回憶中的瑪妮 - 電影與小說心得

回憶中的瑪妮
《回憶中的瑪妮》電影海報 - From Wiki

對許多人而言,青澀的國中時期是讓人最懷念的時光。一方面帶著小學生的稚氣與純真進入新環境,接觸新的同學、面對新的老師,與朋友玩耍開心大笑,悲傷難過時一起哭泣,學習如何一起面對未來的人生。然而這一切對故事的主角杏奈卻是空談,其他同學的交友圈彷彿魔法圈圈一般將她隔絕在外。



杏奈的養母曾說「她小時候是一個表情很豐富,很開朗的孩子,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變了...」


杏奈一直對自己的身世耿耿於懷,這份自卑感其實是來自孤獨的童年回憶。從有記憶開始就是孤身一人、獨自在孤兒院等待善心人士領養、懷疑養父母只是拿了政府的錢才會領養她,加上小時候被親戚互踢皮球的模糊記憶與同儕的不理解等因素,都讓杏奈封閉自我,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是沒人愛的小孩。雖然想和別人互動,卻無法對他人敞開心胸、展開笑容。被世界遺棄所產生的「自憐」佔去了她現階段的人生。


我討厭我自己


對她而言,最大的恐懼就是「和別人不一樣」。和別人有不一樣的家庭,和他人有不一樣的眼睛。封閉自己,是因為怕被傷害。「普通」成了一種奢望。因此對外她總是保持著「很普通」的表情,割去一切情感保護自己,掛上無表情的面孔,隱身於這個世界。保護自己不被親生父母拋下的憤怒所淹沒,保護不善交際的她被同學戲謔,假裝自己不在乎,強迫自己處之泰然。杏奈也一反過去宮崎駿式女主角的「活潑、開朗、勇敢」,她的個性是「封閉、內向、沉默」,讓觀眾對她產生很一種「難以親近、中二、自以為是」的感覺。


而瑪妮是最符合宮崎駿電影一貫風格的女主角,她是和杏奈完全相反的女孩,在原著中甚至帶有淘氣般的霸道,是杏奈心中「她可以接受」來推自己一把的女孩。一個能在她猶豫不決前推著她向前走的朋友。半強迫的口氣、半推半就的教她划船、拉她參加家庭舞會,通常只有相當程度的親密關係中才會出現的舉動,似乎也反映出瑪妮與杏奈的關係匪淺。


故步自封的杏奈與勇敢無懼的瑪妮產生出強烈的對比,讓她對瑪妮產生一種說不上來的信任感,使杏奈對瑪妮一見如故。在瑪妮的面前,杏奈第一次敞開心胸,展露出像小孩一般自然的笑容與活潑的動作,一起分享屬於兩人的祕密。瑪妮划船過來時,杏奈甚至迫不急待的下水迎接,連鞋子也忘了脫下。習進平熊維尼


然而在瑪妮歡樂、誇張到可愛的動作下,卻是個抓緊每一分每一秒開心遊玩的寂寞女孩。因為即使是擁有陽光般笑容的她,心中也有個不為人知的黑暗陰影。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,富麗堂皇的家庭,其實父母長年在外,疏於照顧,甚至連家中的僕人也會欺負她。


杏奈羨慕瑪妮有一對正常的父母,瑪妮則羨慕她有一對即使不是親生,卻仍願意愛護她的養父母。瑪妮其實也和杏奈一樣,強顏歡笑過著每一天,他們倆都有互相值得羨慕的地方。


在杏奈和瑪妮互相坦承自己心中最大的祕密、那塊原本不會向他人傾訴的痛苦後,原本推著杏奈向前走的瑪妮,轉變成被杏奈推著面對恐懼的人。然而瑪妮卻拋下她,獨留她一個人在穀倉中,杏奈最害怕的莫過於此,現在連最信任的瑪妮也這樣對她,杏奈好不容易建立出來對人的信任感又再度崩毀了。


但即使瑪妮對杏奈做了這麼過份的事情,杏奈最終還是選擇在大宅的藍色窗戶下原諒她,因為瑪妮是她最愛的人。這段同時是朋友之間的互相諒解,也是杏奈對記憶中的外婆離去的釋懷。杏奈也了解到她不是獨自一人,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愛她的人,劃下魔法小圈圈將所有人隔離在外的其實是自己。


也許是因為渴望親情,卻沒有真正受到父母關愛,瑪妮其實也從未真正長大,不了解如何去「愛一個人」。因此也用錯方式去愛繪美里。雖然是因為不得已才讓她一個人讀寄宿學校,卻也因此讓繪美里耿耿於懷,埋下無法解開的心結。


最後杏奈願意稱自己的養母為母親、敞開心胸和朋友聊天、黑白孤寂的鉛筆素描也著上色彩,這些象徵著杏奈化解心結後的改變。離開時,杏奈彷彿看到瑪妮在窗邊向她揮手,但仔細一看原來只是白色窗簾隨風飄逸,杏奈帶著一抹微笑,對過去的自己道別。


瑪妮究竟是記憶中的幻影還是幽靈?是孩提時期緊緊抱住的布偶的感情投射?是孤獨的心靈產生來滿足心理需求的幻覺?杏奈會不會再見到瑪妮?或許這一切都不重要,因為她能遇到瑪妮是何其幸運,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,因為內心的傷痛無法釋懷,只能掛上一張普通的臉走完一生。直到願意放下一切、埋葬過去的自己為止。


你心目中的瑪妮


遺憾的是,個人認為結局的部份杏奈個性轉變太大了。例如說,在小船上看到養母的片段,其實只要「站起來,笑著輕輕揮手」就夠了,根本不用像電影版那樣誇張。

試想,一個開場時連笑和打招呼都不會的中二女,過個暑假後突然會溫柔的對養母展開笑容,這樣不就夠了嗎?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寶鐘瑪琳中之人前世照片、年齡分析